首页| 新闻| 海归| 国内| 国际| 社会| 娱乐| 体育| 旅游| 文化| 时尚| 财经| 汽车| 科技| 教育| 健康| 房产| 海创| 地方| 专题| 访谈

澳大利亚专家的“中国梦”

2023-07-05 10:57:04 来源:中国海归网 责任编辑:林虎 字体:

 澳大利亚的马克林教授来到中国已经50 多个年头。

马克林是西方当代中国研究领域的国际权威学者。1964 年,他和夫人第一次来到中国,开启文化交流,先后在北京外国语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开设《澳中关系》等课程。50 多年间,他往返澳中60 多次,他的孩子,成为第一个在新中国出生的澳大利亚公民。2014 年9月,他获得2014 年度中国政府“友谊奖”。

“这对我来说是非常大的荣誉,我感到很自豪。”76 岁的马克林说,“我做得还不够,以后我会更加努力,尽我所能为中澳关系的发展做出贡献。”随着中国对外开放的步伐加快,越来越多像马克林这样的外国专家来到中国,仅在2013 年,境外到中国大陆工作的专家就达到了61.2 万人次。他们积极融入中国,努力创新创业,为中国发展做出贡献的同时,也在这里找到实现梦想的舞台,成就着他们的“中国梦”。

“中国蕴含着无限可能”

国际顶尖的数控系统专家比利时人弗兰克是来中国创业的。在比利时上大学的时候,弗兰克就认识了不少中国同学,从他们口中了解到了中国,对中国产生了强烈兴趣。毕业之后,他先是到了日本,近年来,中国的发展他一直看在眼里,随着时间的推移,他敏锐地认识到,未来的高端制造业中心在中国。2011 年,他遇到从事矿业和市场投资多年的商人黄加园,于是怀揣技术的他与资金实力雄厚的温州商人黄加园一拍即合。他离开居住10 年的日本,来到中国,在温州成立博纳激光科技有限公司,注册资本5000 万元。

“在中国充满了无限可能,只要肯努力就能闯出一片天。”弗兰克说,在西欧,科技创业已经趋于饱和,但中国不一样,中国正处在一个蓬勃开放的阶段,新的规则和制度正在确立,大家都愿意接受新的东西,没有过多限制,对他而言有更多的发挥空间。

不仅仅是他们,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更加开放包容的姿态、日益完善的创新创业环境??在越来越多的外国专家眼中,中国正散发着磁石般的吸引力。

“之所以来中国,是因为我坚信中国将有机会在未来10 年中引领世界金融创新。我坚信5 年内,纽约、伦敦的金融精英将高度关注中国如何在互联网金融新世界开展最佳的创新实践。”平安集团陆金所董事长计葵生对媒体表示。

“我很庆幸来到了中国。我见到了一个深化改革、走向全球的中国,我期待与我的同事们共同打造中国商飞在世界航空市场中的理念、品牌和标杆。”美国籍民用飞机适航与适飞专家、中国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特聘专家鲍盼麒在一次专家座谈会上表示。

“我有一个梦”

几乎每个来华的外国专家都是带着梦想而来,如今,他们正凭借着自己的智慧和不懈努力,一步一步地实现它。

怀揣创业梦的弗兰克,率领公司研发团队成功研制出了大功率激光切割机和5 轴加工中心,并为两系列机床开发出专用数控系统。通过他和研发团队的努力,公司可在未来几年内,使全部零部件生产实现国产化。一旦国产化成功,将会对温州光学、机械、电子和机电等产业的升级起到积极作用,年产值将达到几十亿元。

怀揣中澳友好梦的马克林,至今仍在人民大学教授《中澳关系》、《西方眼中的中国》等课程,在澳大利亚开设与中国有关的课程。他培养出一批又一批具有国际视野的优秀中国学生,而他在澳大利亚的学生很多都来到中国,在澳大利亚驻华使馆、中国高校工作,为中澳关系发展做出了贡献。

怀揣教育梦的埃德蒙? 费尔普斯教授,是2006 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国际公认的宏观经济学大师。2010 年4 月,他接受福州闽江学院的聘请担任学校新华都商学院的院长,在他的带领下,不到一年的时间,新华都商学院金融、会计专业正式被列入福建省本科一批招生。2011 年10 月,闽江学院“工商管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项目”获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实现了闽江学院办学的历史性突破。

“相互信任和包容最重要”

中国人用中国的思维方式写的文件报告,外国专家不太能理解;西方说话直接,中国人含蓄,外国专家有时不习惯??文化的差异,价值观的碰撞,生活方式的不同, 来华的外国专家们或多或少会面临融入的问题。尽管如此,但大部分专家都积极通过自学语言,与周边的中国人多交流,尽能力克服障碍。

“我研究中国历史文化很长时间了,所以在这里我很习惯,融入对我不是问题。”马克林说,“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文化,我们既然到这里来了,就要努力适应。有的时候可能不太容易,但我们要去努力。相互信任和包容最重要。”

来中国这几年,弗兰克已经掌握一些简单的中文,在公司开展工作也越来越顺畅,他根据亲身经历,道出了外国专家的需要:“其实我们希望能够有一两个可以充分信任的人,我们不仅是在语言沟通上没有障碍,在文化上也要有一定了解,能够互相理解。如果能有这么一两个人在身边,我们融入的速度会更快。”

在华生活一段时间后,越来越多的外国专家爱上了中国,并开始享受在中国的生活。

马克林教授就是中国戏曲的爱好者,尤其是昆曲。每个星期他都会和朋友们相约去听戏。他喜欢旅行,古稀之年的他,几乎走遍了中国的每个省份,山西的五台山、敦煌的千佛洞、云南的哈尼梯田,都留下了他的足迹。

  • 新闻
  • 地方
  • 体育
  • 旅游
  • 财经
  • 汽车
  • 海创
关于本站 | 广告服务 | 免责申明 | 招聘信息 | 联系我们
鲁ICP备15032961号-2 中国海归网 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