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剑夫1953年出生于浙江嵊州,

中国工艺美术大师高级工艺美术师

中国工艺美术学会木雕艺术专业委员会副会长、

中国工艺美术协会理事、浙江省工艺美术行业协会副理事长、

浙江省根艺美术学会主席、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协会理事、

浙江省嵊州市根雕艺术家协会主席、绍兴市第六届人大代表、

绍兴市专业技术拔尖人才、

最具影响力的绍兴市工艺美术民间艺人

1974年从艺以来,一直致力于传统木雕、根雕到古沉木雕的创作与研究。是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中国根雕之乡嵊州根雕的领军人物,中国古沉木雕流派首创者和中国根雕的代表人物之一。曾担任历届中国工艺美术学会中国(东阳)工艺美术优秀作品博览会评委,首届浙江省根艺美术大师”评委会主任。郑剑夫大师创作的作品荣获七十余次国内外大奖,梦回唐朝荣获中国轻工业联合会特颁的2009中国工艺美术百花奖”金奖;水浒人物《一百零八将》2001年第五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作品暨国际艺术精品博览会金奖《十八罗汉》“2001年中国工艺美术精品博览会”金奖《牧歌》获得2006年杭州国际民间手工艺品展览金奖。

 

▲ 郑剑夫作品《梦回唐朝》▲ 郑剑夫作品《十八罗汉》



机缘巧遇 始创新派 

作为贯穿浙东唐诗之路的“黄金水道”,剡溪江底埋藏着大量“千年不朽,万年不腐”的古沉木。1982年的一天,郑剑夫在剡溪江畔拾到一段黑乎乎的木头,觉得它颜色稀奇,造型独特,便把它带回家,用其中一部分雕刻了一尊《达摩》。该作品古朴精妙,造型与意趣俱佳,还在工艺大展荣获金奖

 郑剑夫作品《梦回唐朝》

这段经历让郑剑夫对那些黑木头有了浓厚的兴趣,给已成为浙派根雕领军人物的郑剑夫带来了全新的作品风貌和艺术风格。他发现,这些特别的古木深埋江河湖海之下,历经成千上万年的冲刷、磨砺,形成“千年不朽,万年不腐”“炭化木”,其质地光洁、细腻,不开裂、不变形、不虫蛀,且有淡淡自然香气,很适宜做雕刻原料。

最初,古沉木雕被笼统划入根雕门类,但在不断雕刻创新后,郑剑夫感悟到“根雕”不能真正体现出古沉木雕的深邃内涵。“相较根雕而言,古沉木雕更有利于生态保护,且更具有历史性、文化性、艺术性。”郑剑夫介绍,古沉木雕是利用千万年前因自然和人为原因造成死亡而尚未腐朽的一切木头所雕成的作品的统称,用材沉淀时间较根雕材料更为久远。且古沉木原材料经世难求,其材质碳化特点和因材施艺的创作特点,使得古沉木雕形成神秘内秀、灵动高雅的个性品质。因此,郑剑夫认为应将古沉木雕与传统根雕区分开来。郑剑夫开创的这一新的艺术流派——古沉木雕刻,提出了其独有的木雕艺术新理念,丰富了木雕艺术的门类。2007年,浙江嵊州被命名为“中国根艺之乡”,嵊州根雕被列入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保护名录,郑剑夫被认定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

木骨丹青 天人同构

古沉木雕刻讲究妙在天趣,巧在神工。“木材的天生巧趣固然重要,从艺者的后天雕琢也同样必不可少。从发现材料到选题立意,从雕刻到成形,从修胚再到外表的特殊处理,制作中的每个步骤都至关重要。”在四十多年的雕刻生涯里,郑剑夫不断于创新之中感悟着大自然的神奇奥妙,主张以人的朴素之心与木材的朴素之形“悠然心会”,这使得他的作品既有着传统中国美学理念,又不拘一格,因材施艺,件件孤品,表达着对自然的探索与追求

随着浙东唐诗之路”这一概念被政府重提,也唤起了郑剑夫新一轮的创作构思。经过几年的雕琢,《诗路剡溪》系列山水作品诞生,古代诗人笔下的秀美风光、青山绿水,在郑剑夫先生的刻刀之下鲜活起来。他用剡溪下深藏的古沉木展现剡溪沿岸的山水长卷,更在其中蕴藏诗的意境、画的神韵、匠的功力。在山水古沉木创作中,他讲究多留少雕,巧夺天工,很多地方不施一刀,却可见刀峰如削、飞流三千的自然美景。郑剑夫的创作理念更强调木材的天生自然形态,注重作品的自然材质美感

 郑剑夫作品《诗路剡溪》

郑剑夫还尤为擅长人物创作。他的代表作古沉木雕《一百零八将》,选材斟酌再三,雕刻手法多样,开创古沉木雕仿生方法、巧留法、意雕法、组合法等雕刻形式。他前后耗时二十多年才完成的《一百零八将》包含不同的材料肌理,不同的技艺手法,人物个个性格鲜明,形神兼备。原故宫博物院副院长杨伯达评价:不但是精品,更是极品”。

 郑剑夫作品“108将”《黑旋风李逵》 郑剑夫作品108将”武松》 郑剑夫作品108将”阮小五》

建理论体系 传非遗文化

古沉木雕从传统木雕中蜕变而出,也是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组成部分,在新的历史时期有着强大的生命力。在郑剑夫的努力下,嵊州古沉木雕异军突起,在浙江乃至全国工艺美术界渐成一个独立体系,显示出超群绝伦的艺术魅力,嵊州也成为古沉木雕最大的集散地。为了让更多人了解古沉木雕,郑剑夫结合数十年的经验,将古沉木雕艺术系统化、理论化,先后出版了《中国古沉木雕》《浙江根雕艺术》《复活的古沉木》等专著,撰写了《古沉木与古沉木雕》、《中国古沉木雕的艺术特征》、《略论“原木雕艺”》、《一百零八将的创作和艺术特色》等学术论文。《中国古沉木雕》获全国文史资料展一等奖。他成立了郑剑夫古沉木研究所”,以推动古沉木雕艺术的传承与提升,多位国家领导人到馆参观。


 重在创意,以奇巧取胜 

郑剑夫非常推崇中国哲学中天人合一”的境界,其作品虽然遵循中国传统的审美观,但是并不死守传统木雕过分注重细节雕刻的手法,而是重发现,巧构思,因材施艺,使其作品成为了无法复制的绝品。他的古沉木雕顺其自然,突出天趣,重在创意,以奇巧取胜,获得了众多收藏者的厚爱


本文来源:浙江省工艺美术研究院

点赞(1310938) 打赏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体验

立即
投稿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