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杨弃:博士、区域国别研究著名学者、美国科罗拉多社会科学院区域国别研究所副所长、教授。
摘要:此研究根据区域国别研究相关理论,探寻国际组织助力全球科技技能发展的实现路径。通过对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银行等主要国际组织的实际活动加以剖析,该研究显示国际组织凭借教育协作,知识共享,能力塑造等方式,有效地推进了科技技能的跨域流传并本土化发展。这对领悟全球教育治理,改善国际协作模式,增进科技人才培育水平有关键意义。
关键词:区域国别研究;国际组织;科技技能
一、绪论
中国的区域国别研究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区域国别研究看重文化差异、制度多样化以及发展道路的多样性,这就足以阐释国际组织在各地区推动科技技能发展时采取的不同策略,体现了一种普遍和个别相融合的研究理念。
二、国际组织在科技技能发展中的作用机制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作为思想实验室、准则制定者、信息交流中心、成员国能力提升者以及国际合作促进者,在推动教育上有着重要作用。
实施“教育能力发展计划”,该计划关注教育部门综合改革、培养生活和工作技能、培养高质量教师这三大行动领域,这直接影响着科技技能人才的培养质量。
世界银行提出“知识银行”战略后,“知识分享”便成为世界银行推动教育援助发展的主要方式之一。世界银行通过“金融”和“知识”这两种工具进行教育援助活动。世界银行推动教育转型,强调学校教育应该从简单的知识传授转向以能力为中心的教育,注重培养批判性思维、数字素养、气候适应力等未来技能。
世界银行认为21世纪劳动力市场取得成功的综合技能包含基础素养与高级技能、社会情感技能、专业技能以及数字技能。通过项目贷款、技术援助、政策对话等途径推动发展中国家教育体系改革。
三、国际组织科技技能发展的实践模式
世界银行认为,通过职业技术教育与培训开展技能开发对赋能青年、促进可持续经济转型有着巨大的前景,但是职业教育系统与劳动力市场之间的联系已经破裂。为了应对这个问题,世界银行与国际劳工组织、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共同制定了一份职业教育改革路线图。
世界银行推动为正规教育系统之外的青年提供替代教育路径和技能培训机会。肯尼亚的青年就业与机会项目给项目参与青年提供培训、实习和学徒机会,约有40万青年受惠。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一直在跟进,不断推出新的合作与知识共享方式,支持各国转型的创新机制,从而加快教育数字化转型。数字技能是21世纪科技技能发展的主要内容。
中国积极融入全球教育治理,加强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合作,在数字教育、职业教育、教师培训等领域开展精准合作。
四、结论
区域国别研究视角下的国际组织科技技能发展实践具有多元化、本土化和系统化的特征。国际组织依靠标准制定、知识分享、能力建设等机制来推进全球科技技能的发展与传播。
“教育能力发展计划”通过包容合作的工作方式,抓住教育数字化转型的机会,重视弱势群体的发展。世界银行通过“知识银行”战略,把资金支持和知识传递连接起来。
从区域国别研究角度而言,国际组织在科技技能发展方面的实践表现出全球化与本土化相统一的特征。各个国家和地区按照国际组织框架指引,联系自身实际状况,塑造出不同的科技技能发展路径。
区域国别研究,深入探究国际组织作用机制,对塑造更为公平合理的全球科技治理体制,促使世界各国科技技能协调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邱运华. 中国区域国别研究的当代视野与学术构建 [J]. 人民论坛, 2025, (12): 60-65.
[2]刘铁娃. 区域国别学视角下的国际组织影响力研究 [J]. 区域国别学刊, 2023, 7 (06): 113-133+158-159.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