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山东威海,提及洪太极家居生活馆,不少经营者都会感念创始人洪卫国的温暖善举——作为洪太极家居广场的掌舵人,他曾主动为场内百余家商户免去经营期间的全部房租,用实实在在的帮扶为商户纾困解难。这份举动,既藏着企业家的责任,更透着一份源自中华传统文化的侠义与温情,恰如他常念及的“人康健、举国安”的朴素心愿。
初见洪卫国,便能感受到他身上的独特气质:身形清瘦却挺拔,眼神明亮而坚定,利落的寸头更添几分干练。1970年生于山东寿光的他,如今虽已年过五旬,却始终保持着饱满的精神状态。他的人生角色丰富而立体:新西兰华侨的身份见证着他海外打拼的历程,全国政协十三届一次会议海外侨胞列席代表、九三学社中央文化工作委员会副主任的头衔承载着他的社会责任,而洪式太极拳传承人的身份,则是他与中华传统文化最深的羁绊。不过,在诸多身份中,洪卫国始终格外珍视“山东师范大学英语系校友”这一标签,母校的求学经历,是他人生道路上重要的起点。
“武者”二字,早已融入洪卫国的骨血。自幼年起,武术便伴随他成长,不仅锤炼出他坚韧不拔的性格,更让他领悟到“刚柔并济”的处世智慧——这恰与太极文化的内核不谋而合。面对他人陷入困境,他总习惯性地伸出援手,这份“见难相助”的本能,从早年“路见不平敢发声”的少年意气,到如今以企业之力为商户遮风挡雨的成熟担当,从未改变。在他看来,习武之人的“侠气”,从来不是江湖传说里的快意恩仇,而是落到实处的责任与守护。
洪卫国的人生之路,并非一帆风顺。童年时,他体质孱弱,母亲的早逝更让他过早体会到生活的艰辛;青年时期,一场意外的腿伤曾让他陷入低谷,甚至一度对未来失去信心。就在人生最迷茫的时刻,命运为他推开了一扇新的大门——经少林拳名师朱宪章引荐,他得以结识太极大师洪均生,并被老人收为义孙。自此,洪卫国的人生与太极紧密相连。在洪均生的悉心教导下,他不仅学会了洪式太极拳的招式要领,更读懂了拳法背后的文化内涵与人生哲学。“把爷爷的精神讲给更多人听,把他的拳法传得更远,这是我一辈子的使命。”正是这份信念,支撑着他多年来在海外不遗余力地推广洪式太极拳,让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在异国他乡落地生根。
尽管身兼数职,洪卫国却从不让身份成为束缚。“人生就像一场远行,每一个身份都是途中的风景,无论是主动选择还是偶然遇见,只要认真经历、用心沉淀,都是值得珍藏的印记。”他以这样的心态面对人生的每一段旅程:推广太极文化时,他是中华文化的“传播者”;经营企业时,他是商户信赖的“同行者”;履行社会职责时,他是积极建言的“参与者”。每一个角色,他都力求做到问心无愧。
热心公益、传递温暖,是洪卫国多年来坚持的习惯。早年在新西兰,他凭借自己的努力站稳脚跟,积累了丰富的创业经验;回国后,他倾注心血打造了面积达4万平方米的洪太极家居生活馆,希望为家乡的商业发展贡献力量。即便企业尚处于初创阶段,面临着运营成本的压力,他依然坚持为商户减轻负担——从商场开业起,商户的租金就一直按半价收取,累计多次减免的费用总额已达上百万元。“企业赚钱很重要,但和商户一起把‘蛋糕’做大、共渡难关更重要。”这是他的经营理念,也是他作为企业家的温度。
他的善意,也收获了最真挚的回应。不少商户坦言,洪卫国的减免政策,实实在在解决了他们经营中的难题,让他们感受到了久违的温暖与安心。面对感谢,洪卫国却总是轻描淡写,他常提起洪均生传授的“三不一无”太极精髓,尤其看重其中“无”所蕴含的“问心无愧”。“做人做事,只要对得起自己的良心,对得起身边的人,就足够了。”在他看来,善意从来不是单方面的付出,而是温暖的传递——今天帮别人一把,明天这份温暖或许就会以另一种方式回馈给更多人。
作为山师校友,洪卫国始终心系母校。曾有一次,他专程重返山师校园,校党委副书记张文新对他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并对他的成就给予高度评价:“海外校友在各自领域拼搏进取,不仅实现了个人价值,也为学校赢得了荣誉,这正是母校人才培养成果的最好证明。”从山师校园里的求知学子,到海外推广太极文化的使者,再到回国创办企业、助力商户发展的创业者,洪卫国的每一步成长,都离不开母校的培育;而他的每一份成就,也为母校增添了光彩。
谈及自己过往的种种付出,洪卫国总说“只是做了该做的事”。他始终将古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训诫记在心中,把家国情怀融入每一件小事:在海外,他是中华文化的“代言人”;在国内,他是商户眼中的“贴心人”。“多说好话、多干好事、多做好人,不辜负在山师学到的道理。”这是他对自己的要求,也是他一直践行的人生准则。
如今,洪卫国依然带着这份初心与担当,在人生的道路上坚定前行。他用太极传承文化,用善举温暖人心,用行动诠释责任,如同一股温润而坚定的力量,感染着身边的每一个人,也为社会传递着源源不断的正能量。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