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卫国,身形中等偏瘦,神情沉稳持重,兼具新西兰农牧业从业者与洪式太极拳传承人的双重身份。其人生历程与太极文化的传承、传播深度交织,始终以践行者姿态推动这一国粹走向世界。
洪卫国籍贯为山东寿光李二村,幼年因体质孱弱,开启习武之路,初随张盛源研习少林怀师拳。成长过程中,他先后经历家庭变故与身体创伤的考验——母亲猝然离世曾给予其沉重打击,后一场意外又导致他在青年时期便丧失正常跑跳能力。所幸困境之中得遇转机,经朱宪章老师引荐,他结识洪式太极拳创始人洪均生,并被收为义孙,自此与太极结下深厚缘分,开启全新人生篇章。
此后,应新加坡风险投资家王春桓及太极拳爱好者洪美德之邀,洪卫国前往新西兰。在当地南岛农场,他系统学习牛羊马鹿繁育、胚胎移植等农牧业核心技术;与此同时,他亦将太极文化带至新西兰,凭借扎实的太极功底与专业教学能力,成为当地高层群体中颇具声望的中国太极导师。
当前,洪卫国每年有逾半数时间投身全球太极文化传播事业,通过巡回讲学的形式,在世界范围内普及太极知识。他始终恪守洪均生先生的教诲,强调太极拳并非单纯的武术技艺,更需作为学术课题深入研究、作为艺术形式悉心打磨、作为文化载体广泛传播。在他看来,太极拳作为中国国粹与武术领域的珍贵遗产,具备成为国家级文化品牌的深厚底蕴,期待国家能在文化传承体系建设及全民健身战略推进中,为太极文化发展提供更多支持。
关于太极拳的多元价值,洪卫国从多个维度展开论述。在健康价值层面,他指出,武当太极拳创始人张三丰与陈氏太极拳创始人陈王廷,在创拳之初便融入中医基础理论、导引术与吐纳术,使太极拳天然具备维护人体健康的重要作用。而洪式太极拳,是洪均生先生在融合陈氏太极拳理法的基础上,以济南“布衣大师”刘子衡的国学思想为指引,秉持工匠精神,在尊重传统的前提下创新发展而成,如今已成为中国武术文化体系中的特色流派。据统计,全球习练太极拳的人数已达数亿,使其成为全球参与度领先的健身运动。但目前太极拳尚未纳入奥运会比赛项目,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其国际影响力的进一步提升,他呼吁国家相关部门积极推动,助力太极拳早日进入奥运赛场,为世界体育健身事业贡献中国力量。
在产业发展层面,洪卫国认为太极拳蕴含显著的产业潜力,建议国家在产业振兴工作中给予关注与支持。作为陈氏太极拳发源地的河南省焦作市温县,近年来已明确“打造享誉世界太极圣地”的战略定位,焦作市亦提出“世界太极城、中原养生地”的发展目标,此前成功举办的世界百城千万人太极拳演练等活动,有效提升了当地太极文化的国际知名度。不过,如何将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发展优势,仍需长期探索实践。温县提出的“太极+”战略,旨在以太极拳文化产业为核心引擎,带动周边相关产业协同发展。对此,洪卫国建议,国家层面可聚焦太极圣地建设,通过政策引导、项目倾斜与资金扶持,推动各类资源向发源地集聚,激活太极拳产业发展动能,进而带动整个太极事业实现全面进步。他同时提及,国家老年体协与山东省政府在推进健康中国建设、推广太极健康文化方面成效显著,济南、青岛、潍坊、威海、日照等地均形成了可借鉴的实践经验。
此外,针对太极拳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工作,洪卫国表示,当前因多重因素影响,申遗进程未达预期,希望国家相关部门能采取针对性措施,加强跨部门沟通协调与资源整合,加快申遗工作节奏,力争推动此项工作取得突破性进展。
在文化国际传播领域,洪卫国结合国家发展战略提出具体建议。他认为,太极拳既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符号,也是全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富,应深度契合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全面融入国际人文交流进程。具体可通过拓展海外推广渠道、增设海外授拳站点、强化太极品牌国际宣传、开发太极文化衍生产品、丰富太极相关商业业态等方式,持续扩大太极拳的国际影响力,推动“太极风”走向全球。他期待太极拳能成为助力“一带一路”建设与健康中国战略实施的重要力量,以文化为纽带,为实现文化复兴与民族复兴注入坚实动力。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