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华诞的璀璨时刻,中国海归网副总裁任美增怀揣滚烫的家国赤诚出席相关活动。现场奔涌的创新浪潮与人才热潮,恰似海归群体以奋斗为笔,为祖国献上的最真挚贺礼。作为深耕海归服务十余载的 “同行者”,活动中的所见所闻、一组组鲜活数据,更让万千归国游子对 “归国有为、报国可期” 的信念,有了触及心底的深刻体悟。
中国海归网副总裁任美增
一、现场所见:海归力量正锚定国之所需
2025年9月28日,由北京海归创亿科技创新中心(北京海归科协)主办、中国留学人才发展基金会、中国科学院人才交流开发中心联合主办的“2025首都海归创新季”第十届中国(北京)海归投资论坛在北京顺利举办。
本次论坛以“秉创新之炬·赴强国之约”为主题,聚焦全球科技前沿,为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注入动能。
2025年9月28日,由中国留学人才发展基金会携手北京海归创亿科技创新中心、中国科学院人才交流开发中心联合主办的“2025首都海归创新季”第十届中国(北京)海归投资论坛在京启幕。北京海归科协主席关帅作《2024-2025年度共建海归创新创业生态圈工作报告》。
2025年国庆之日,回望 9 月 28 日 “2025 首都海归创新季” 第十届中国(北京)海归投资论坛的热烈场景,作为中国海归网副总裁,我深感海归群体的使命与祖国发展的同频共振。
结合论坛核心报告与 2025 年最新权威数据,从历史传承、创新机遇、留学趋势、政策红利与舆论共识五个维度,与全体海归同仁共话归国价值与报国路径。
一、红色血脉:海归报国的精神基因(2025年抗战胜利80周年特别视角)
2025 年是中国抗日战争胜利 80 周年,论坛报告中 “海归群体的红色血脉” 章节,让我们清晰看到不同时代海归的使命传承:
*历史坐标:1955 年我国实行军衔制度,至 1965 年共产生 1613 位将帅。其中,开国十大元帅中 5 位有海外留学经历 —— 朱德元帅赴德留学并在柏林见到了一生的挚友周总理,在其介绍下加入中国共产党、陈毅元帅勤工俭学,留法期间积极参与爱国运动;叶剑英元帅苏联共产主义劳动大学特别班学习;刘伯承元帅远赴苏联,莫斯科高级步兵学校和伏龙芝军事学院学习军事;聂荣臻元帅法国勤工俭学,然后又到比利时沙洛瓦大学化学工程系学习,并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24年10月,聂荣臻又转到苏联,进入莫斯科东方劳动者共产主义大学学习,直到1925年9月,聂荣臻才结束留学生涯。
同时,177名开国中将中有10位“海归”中将(大革命时期的刘少文、常乾坤,十年内战时期的郭化若、唐延杰、庄田,抗战时期的贺诚、钟赤兵,新中国成立后的刘道生和方强),还有5位“海归”少将,唐铎、吴克之、叶松盛、曾生和陈青山。
值此国庆,这份历史传承更具深意:祖国的强盛,从来离不开海归群体的赤诚奉献;而海归的价值,也始终在为国奋斗中得以彰显。
二、创新版图:海归建功的全球机遇(2025 年 8 月最新数据)
面对 “十五五” 新周期,论坛报告以全球视角为镜,勾勒出海归创新的发力方向:
*全球格局:截至 2025 年 8 月,美国 Crunchbase 独角兽榜单共 1604 家企业(累计融资1T美金、估值 6T美金),美国以 797 家居首,中国 296 家(大陆 282 家、香港 13 家、台湾 1 家)稳居第二。其中,海归主导管理层的字节跳动、蚂蚁集团位列全球估值前三、四位,呈现 “数量少但体量大” 的特色。
*赛道机遇:全球 293 家AI细分独角兽中,前20强中有 8 家聚焦AI /自动驾驶 / 模型基础设施(如 OpenAI、Waymo);金融科技 (FinTech)、气候新能源硬科技、国防太空科技成核心赛道。
值得关注的是,中国 “隐形独角兽” 潜力凸显 —— 比如,国资孵化的“灰色独角兽”,又或是科研体系转化的“学院派公司”,杭州之江实验室孵化的量子计算、智能制造企业,依托科研与产业基金支持,成为硬科技领域的 “潜在力量”,这正是技术优势的重要阵地。
对海归而言,当前全球创新格局下,中国既是 “应用驱动” 的试验场,更是 “硬科技突破” 的主阵地,国庆所象征的 “国家发展新征程”,正是海归实现价值的最好舞台。
三、留学动向:归国潮背后的趋势支撑(《中国出国留学蓝皮书 2025》权威解读)
论坛援引《中国出国留学蓝皮书 2025》(整合教育部、UNESCO、OECD 等 28 国数据),揭示留学与归国的双向趋势,为海归群体提供决策参考:
*五大新动向:①群体大众化(90% 以上自费,家庭背景多元);②动机多元化(从 “学技术” 到 “个人成长 + 社会需求”);③目的地全球化(经评估分析,28个国家留学环境综合评估得分排序依次为:英国、新加坡、加拿大、美国、德国、瑞士、澳大利亚、丹麦、荷兰、日本、韩国、瑞典、比利时、新西兰、法国、芬兰、西班牙、爱尔兰、意大利、马来西亚、匈牙利、泰国、俄罗斯、白俄罗斯、波兰、菲律宾、越南、印度。);④专业市场化(AI 相关的计算机、数学、物理专业占比持续提升);⑤回国普遍化(回国人数增速超国内高校毕业生,就业占比攀升)。
*学科偏好:本科 / 硕士阶段热门学科前三为商科与经济(2025 年 19%)、人文艺术(15%)、临床与健康(14%);本科更爱计算机、工程技术,硕士倾向工程技术、社会科学,与国内产业需求高度契合。
这些趋势印证:2025年的“归国潮”数据不是偶然,而是 “留学价值” 与 “国家需求” 的必然结合,国庆所代表的 “家国情怀”,正成为越来越多留学生的选择底色。
四、政策黄金期:海归安居乐业的保障网(2025 年地方新政盘点)
论坛重点解读 2025 年海归政策红利,全国归国留学生总数已突破 800 万,超三成选择北京、上海发展,各地 “政策大礼包” 持续加码:
*核心城市突破:①北京:根据2025年2月5日发布的《关于进一步做好留学人才回国服务工作的意见》,首次将留学生纳入 “重点就业扶持群体”,科创 / 数字经济领域硕士及以上享最高5万元一次性就业补贴(需与企业签订 2 年以上劳动合同),此举填补了北京在留学生现金补贴领域的空白,特别是与杭州、厦门等其他城市形成了差异化的竞争,落户放宽至 50 周岁以下(网课证明可补境外学习时长),87 所全球 Top100 高校(含 38 所美国高校毕业生)纳入 “优培计划”,可优先进入体制内岗位。
②上海:全球 Top50 高校名单扩至 79 所(新增荷兰代尔夫特理工大学、包括荷兰代尔夫特理工大学、韩国科学技术院等 19 所院校,特别是工程技术类高校的加入),这一扩容意味着,毕业于这些新增高校的留学生在上海工作后,能够直接“零门槛”落户(免社保),同时,上海进一步简化了对Top51-100院校毕业生的落户流程。社保缴纳期依然为6个月,但取消了个税基数限制,工作单位也从之前的“科技创新企业”扩展到金融、航运等多个重点产业领域。这一举措极大提高了留学生的落户便利性。不仅如此,上海浦东新区还推出了“加码福利”,为符合条件的留学生提供了15万元无息创业贷款。如张江科学城为留学生提供了每人2万元的住房津贴,进一步加强了对高端人才的吸引力。
*政策驱动的“人才竞速”不仅为归国留学生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也在悄然重塑着中国的全球化人才版图。
地方国资纷纷拿出压箱底的优质物业,向特定领域的科技型企业敞开大门,免租期从两年、三年甚至长达五年,比如:
广州: 堪称“最大手笔”,2025年7月,开发区、黄埔区一次性统筹调配了 15万平方米 的国企产业空间试点“零租金”,成为目前全国单次供应规模最大的免租行动。符合条件的企业根据签约年限,可享受 2至3年 的租金全免;
深圳 :市国资委统筹了 10万平方米 的市属园区资源,为经过遴选的科创型小微企业提供最长 2年 的免费办公研发场地。不仅如此,南山区还新设立了 5亿元 的战略直投种子基金,并明确项目可允许 100%亏损 ,魄力惊人;
杭州 :“润苗计划”联动市区,拿出不少于 20万平方米 的国有园区资源,给予遴选出的优质初创企业 最长可达5年 的零租金创业空间,意图在全国招商版图中“先声夺人”。;
苏州 :高铁新城推出“环秀湖青年启航计划”,整合 10万平方米 国资园区,对符合条件的企业给予 200平方米或10个工位、两年零租金 的支持,并配套提供每家企业最高 300万元 的融资额度;
成都 :天府新区通过区属国企天投集团,划出 5万平方米 园区实施“阶梯式租金减免”,采用 首年全免、次年减半 的模式,减轻企业长期负担。
任何现象级的政策背后,都有其深刻的时代背景。基于 宏观压力、政策转向和区域竞争三股力量交织,海归回国迎来黄金时代,在中国的创业就业前景正在变得更加广阔和多样化。从5万元就业补贴到“零门槛”落户,从创业贷款到住房津贴,政策的出台无疑给留学生回国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五、舆论共识:破除杂音,共筑人才生态
2025年,一些针对海归人才的奇谈怪论,概括起来有四:回国养老“摘桃”论、回国人才“二流”论、出国留学“原罪”论、内外人才“对立”论。
*打破偏见:“科学无国界,但科学家有祖国”,个别言行失当者不能代表整个海归群体,但我们不能以偏概全,将“原罪”归因于“出国留学”。我们要旗帜鲜明反对的,是不爱国的行为,而不应该是行为个体所在的群体。
从詹天佑、钱学森到新时代新能源、5G 领域的海归研究者,具身机器人的发展突破,也都离不开归国人才的科研付出。
*合作共赢:新时代人才评价 “唯实力不唯标签”,海归的国际视野与本土人才的实践经验形成互补,正如邓小平同志所言:“只要中国发展得好,他们就会回来”——2025 年的中国,正以 “聚四海之气、借八方之力” 的胸怀,为人才搭建公平舞台。
国庆象征着 “国家统一、民族团结”,对海归而言,破除舆论杂音、融入回归本土发展,既是个人成长的选择,更是对 “家国同心” 的践行。
国庆寄语:以归心赴国约,以创新贺华诞
今天,五星红旗飘扬在 960 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这面旗帜中也见证过抗战时期海归的舍身报国,也正见证着新时代海归的创新突围。作为中国海归网,我们将持续联动政策资源、产业平台,为海归提供 “政策查询 - 岗位对接 - 创业扶持” 全链条服务,让每一位海归都能在祖国的沃土上!
*有 “技术报国” 的阵地(硬科技、AI、新能源等赛道需求旺盛);
*有 “安居乐业” 的保障(落户、补贴、住房等政策兜底);
*有 “被看见” 的价值(破除舆论偏见,以成果赢得认可)。
值此国庆,愿全体海归同仁牢记:爱国是底色,报国是传承。你的每一次技术突破、每一个创业项目,都是献给祖国最好的贺礼;而祖国的每一步发展,也终将成为你人生最坚实的支撑。让我们以 “赓续抗战精神” 的初心,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绽放海归力量,共筑强国梦想!
“赓续抗战精神” 绽放海归力量,共筑强国梦想!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