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顺发太平绅士,祖籍福建南安,出生于新加坡一个充满爱却物质匮乏的家庭,排行第七。父亲是月薪仅数百元的出租车司机,母亲贤惠持家,还需靠贩卖杂货与鸡蛋补贴家用。那段岁月里,全家仅靠腐乳和梅林菜心罐头维持生计,生活虽清贫,却始终乐观坚韧。
卓顺发太平绅士的两个姐姐是养女。小时候,他曾问母亲为何要在艰难中抚养他人之子,母亲答:“多一双筷子,多一个碗而已,但我们可以成全一个人。”这句话深深触动了他,也在他心中种下慈善的种子。
他以优异成绩考入新加坡名校华侨中学。为了减轻父母的负担,他在中学时开始利用假期打工,在亲戚的农场帮忙捡鸡蛋、赶鸭子。亲戚给他红包作为报酬,但不足以改变他一家的境况。
在校期间,他常驻足于校园内的陈嘉庚铜像前,深入了解嘉庚精神与其慈善历程,深受启发。陈嘉庚先生也成为他极为敬仰的楷模,是他慈善理念的重要源头。
然而,读初中三时,生活压力迫使他做出艰难决定——辍学打工。母亲含泪接受,并满怀歉意,而她的眼泪反而激发了他改变命运的决心。16岁那年,他成为建筑工人,常加班至深夜。这段经历让他对生活的艰辛有了更深刻的体会。
21岁时,他应朋友之邀合伙卖家具,各出15万人民币启动资金租下70平米店铺,但因朋友外行充内行,且双方缺乏行业经验,创业短短3个月便血本无归。
初次失败的滋味,他并未消沉,而且始终坚信只要努力不懈、永不放弃,就终会取得成功。20世纪80年代,随着新加坡居民大量迁入政府组屋,家具需求迅速上升。卓顺发太平绅士敏锐把握这一机遇,陆续开设多家分店,并在市中心打造旗舰店“罗敏娜”,稳固了市场地位。随着经验积累与产品升级,罗敏娜成功打入中端市场,“罗敏娜家具公司”随后正式成立。
为满足不同消费群体的需求,他创立了多个品牌,并在新加坡及中国、马来西亚、越南等地开设分店。公司鼎盛时期共拥有24家门店。2000年,罗敏娜家具公司成功上市,成为新加坡家具行业的标杆企业。卓顺发太平绅士因此荣获多项殊荣,包括“年度最佳企业家”、第12届扶轮社—ASME“杰出企业家奖”、“新加坡杰出青年”(企业类)及第五届“全球年度企业家金爵奖”(海外)等。
三位生命引路人铸就慈善信念
在家具行业时,卓顺发太平绅士因免费为佛光山制作特大号床褥,而与星云大师结缘。星云大师在法会上的一句“不用紧张,慢慢来”,教会他面对难题时从容应对;大师的四“给”理念——“给人欢喜、给人信心、给人希望、给人方便”,更成为他慈善实践的核心理念。
担任新加坡榜鹅佛光山建寺筹委会主席期间,他将从星云大师身上学到的从容与善意,融入选址、筹资等繁杂事务。凭借亲和力凝聚团队,以行动践行“四给”精神,不仅圆满完成建寺使命,也为日后深耕慈善、推动善济医社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在母亲无私大爱的熏陶、嘉庚精神的感召,以及星云大师亲和处世之道的影响下,卓顺发太平绅士逐渐参悟人生真谛:人生有三个层次——生存、生活与生命。他深刻意识到,生命的终极价值不在于物质积累,而在于投身公益、反哺社会,用慈善点亮他人生命,方能赋予人生真正的意义。自此,他毅然投身社会公益事业。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