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光明日报》刊发了山东大学经济学院侯风云教授撰写的《把建议和提案写在大地上》的文章,讲述了她围绕“育儿友好型社会建设”这一主题,通过调研、讨论到最终提出意见建议的过程。
做政协委员近15年、在山大工作20多年,侯风云教授始终抱定一个信念:只要对人民、对社会发展有利,不管于己有名无名、有利无利,都要义无反顾去做。她说,这是作为学者、作为知识分子,应该承担的社会责任……
侯风云,山东大学经济学院教授,马克思主义学院公共课教学中心教师。主要研究方向:政治经济学理论与应用研究、人力资本理论与就业问题研究、中国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产业组织与产业政策研究、中国农村制度变迁研究。承担的科研项目包括:2001年主持中国社科基金课题:“中国人力资本投资与城乡就业相关性研究”,结题成果为优秀;2006年主持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研究项目“中国自然垄断产业多元化研究”;2014年主持山东省社会科学规划课题(山东省社科基金人才专项)“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供求影响因素研究”;2018年主持山东省社科规划项目“山东建设国家级新旧动能转换综合试验区校地、校企合作人才资源配置机制研究”;等等。在《经济研究》《中国农村经济》《中国经济问题》等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多篇。著有《政治经济学的学科性质》《中国人力资本投资与城乡就业相关性研究》《中国人力资本形成及现状》等著作。获得山东省优秀社科成果一等奖、二等奖等多项学术奖励。多次被民进山东省委评为优秀会员和参政议政先进个人,2015年获民进全国参政议政工作先进个人称号,2016年被授予山东省“政协委员履职为民故事奖”。
177万到86万,由生育数据引发的调研与思考
近年来,国家生育率下降一直是社会普遍关注的一个问题。2016年,国家出台“二孩”政策以后,生育率并没有出现明显上升。作为山东省政协常委,侯风云教授很早就关注到了这个问题。2021年,在一次省政协常委会上,介绍了山东省实施“二孩”政策以来的生育数据:2016年出生人口177万人、2017年173万人、2018年133万人、2019年118万人、2020年86万人。尽管对生育率下降问题有一定的了解,但当看到这组数据,侯风云教授还是心里一惊,她觉得,作为政协委员,自己有义务协助政府寻找解决办法
回家以后,侯风云立即着手开始设计调查问卷,想通过这种形式广泛了解、收集大家对婚育问题的看法、存在的问题、意见建议以及诉求。设计问卷、征求朋友和学生的意见、一遍遍地修改问卷,经过一个月左右的不断优化,一份严谨精简的问卷终于完成了。恰逢5月3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审议《关于优化生育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的决定》,引发了社会对于“三孩”政策的广泛讨论。借着大家讨论的热度,6月1日,侯风云教授就将调查问卷通过各种平台发了出去,仅一周多点的时间,就收到了6606份问卷。大家认真回答每一个问题,发表自己的心声。所有问卷均有很好的研究价值。这让侯风云教授更真实地感受到了大家对这一问题的关注以及期待解决相关问题的迫切。
此后的一个多月时间里,侯风云教授除了上课外,把所有的时间都投入到了调查问卷整理及个别样本的深入调研工作中,了解到了大量一手的民意诉求,并形成了针对性的意见建议。她将这些建议分门别类,有的作为建议提交给了相关部门,有的在自己的公众号上展示,以期赢得社会的关注和共识。
2022年,山东省政协第一个月度协商就紧紧围绕“推进育儿友好型社会建设”主题展开,通过与委员、专家和群众代表的讨论,侯风云形成了更有针对性的建议:第一,全面规划建设社区托育中心,为社区居民提供普惠托育服务,做到普惠、托底,不盈利、保成本。第二,推动私立托育机构普惠化,政府鼓励送孩子到社区公办育儿机构,减少育儿差别和盲目攀比。第三,鼓励家庭育儿或家庭互助育儿,政府可适当补贴。第四,社区托育承接家庭育儿临时困难,社区养老机构和托育机构预留部分机动床位,给予老人带娃的家庭作应急使用。第五,加大社区医疗服务中心建设,让大量的托幼、养老甚至孕检、常见病治疗和护理等都在社区解决。这些建议每条都提到了人民群众的心坎上。谈到年轻人生育意愿低的原因时,她说,养育成本高是表层原因,深层原因就是社会各阶层收益及保障差距过大,当多数的岗位收入低、缺乏保障,而只有少数岗位收入高、保障好的情况下,必然导致激烈的竞争,甚至内卷,这是从政治经济学角度进行的解释。
来源:山大新媒体工作室 山东大学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