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拟现实产业联盟理事长、中国工程院院士赵沁平认为,虚拟现实技术会对未来产生巨大影响,它将创新多项技术,也将成为新的媒体技术职称。

近日,赵沁平在国家开放大学召开的第一届虚拟现实教育联盟大会上发表了上述观点。

赵沁平认为,虚拟现实技术是终极性的教育技术。虚拟现实技术的应用会带来极大的便利,人们可以通过此技术进入任何时空,做交互实验,进行真实环境下不可能进行的实验如人体解剖等,虚拟现实技术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学习成效。

赵沁平强调,虚拟现实技术是一种教育技术,是用于辅助教学的手段,它虽然不可代替教师,但会对学生身心等方面产生影响,也能给社会带来很大的影响,虚拟现实应用或许会催生虚拟现实法学、心理学等学科。

对于当前内容质量较低、多样性较差、相关人才数量不足等因素制约了VR产业的发展,他认为VR要发展需要持续的关键技术突破与科技创新支持、各类VR人才支撑和不衰的市场需求拉动。

VR未来的行业分化将会越来越清晰。赵沁平表示:“VR+”的发展会带动形成三类新兴产业:大众消费类VR产业、行业类VR产业和专业化VR产业。

为贯彻落实国家“十三五”科技创新精神,“全力推动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支持各级各类学校建设智慧校园,综合利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虚拟现实技术探索未来教育教学新模式,共同推动VR教育的蓬勃发展,中国教育技术协会、国家开放大学等院校及相关企业共同成立了虚拟现实教育联盟。

什么是虚拟现实教育联盟?

虚拟现实教育联盟致力于制定并实施VR行业教育和人才培养标准;共建共享VR教育专业及企业岗位技能优质课程;参与VR课程学分银行建设与实施,互认VR课程学分,联通各级各类院校、教育机构在VR教育领域的纵向衔接与横向沟通;推动VR课程设计、教学科研、产品开发、服务应用和VR行业人才培养,增强就业、创业以及与企业岗位对接等相关工作。

联盟是在中国教育技术协会VR(Virtual Reality)教育项目基础上,由愿意共同推动VR教育行业发展的各类院校、教学机构、相关企事业单位及社会组织等在自愿基础上组成的,非营利性的,创新创业教育与产业对接的VR教育共同体。

总结

产业君感受到了VR人才短缺的问题已经引起了各方的关注。

无论是传统的高等教育系统还是将目光投向VR的培训机构,都已经开始对VR人才的培养具有一定的规划方向。相比之下,国外大学对VR课程的敏感度较高,由于深厚的教育学术底蕴,得以在相对短的时间内推出系统化的VR专业课程。从课程细分来看,国外这部分大学不仅仅看重技术的教授,也对开发者素质、文化、价值观的塑造具有一定的要求。

国内虽然不少理工类专业可以接触到虚拟现实课程,但是目前还没有形成专门的虚拟现实专业,因此有意从事虚拟现实领域工作的学生需要在学校中及早规划发展方向。

同时国内市场中,培训机构对于VR人才培养反应较快,专注实用的基础课程,为企业输送了大批VR人才。但总的来说,中国VR人才培养比较按部就班、注重就业,缺少了对于开发者综合素质的养成。

点赞(53) 打赏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体验

立即
投稿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