菏泽作为历史文化名城,素来以深厚的文化积淀和丰富的民间艺术著称,享有 “民间艺术之乡” 的美誉。在这片文化沃土上,勤劳聪慧的菏泽人民孕育了众多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其中国家级、省级非遗项目及传承人数量已连续多年位居山东省首位。今日,我们将聚焦国家级非遗项目 —— 曹州面塑,探寻其第七代传承人李斌的传承之路。
李斌成长于面塑世家,家族的艺术氛围自幼便在他心中埋下种子。在他看来,继承家族的面塑技艺是与生俱来的责任。“家中祖辈皆从事面塑创作,从老爷爷、爷爷到母亲,这门手艺已成为家族的精神纽带,传承下去是我义不容辞的使命。” 李斌如此说道。
艺术创作始终与时代同频共振,面塑艺术亦不例外。不同时期的面塑作品,总能折射出相应的社会文化背景。为使这门传统技艺贴合当代审美,历代传承人不断革新创作题材。李斌介绍:“面塑的表现题材并非一成不变。祖辈擅长塑造帝王将相形象,父辈则偏爱戏曲人物与神话故事,母亲一辈更专注于农村生活与红色文化题材,而如今我的创作多聚焦现代主题,如今年推出的‘五星福龙’‘呆萌萌’等作品。”
在非遗传承领域,“后继无人” 是许多项目面临的共同困境。为破解这一难题,李斌积极探索传承新路径,组建了一支 20 人的专业教学团队,持续推进非遗文化进校园工作。“开展这些工作的核心目标是扩大面塑艺术的影响力,让更多人了解这门非遗技艺。目前每年参与授课的人次已达四十万左右。” 他表示。
与此同时,李斌始终致力于推动面塑艺术走向更广阔的舞台。他积极参与全国各类文化展会,让曹州面塑被更多人知晓与喜爱。“尼山世界文化论坛、文博会、旅博会等重要展会,我们都曾参与其中。” 李斌介绍道。
曹州面塑以造型精巧、色彩绚丽为显著特色。一件简单的作品需数小时即可完成,而复杂作品的创作往往耗时数月,这对创作者的耐心与技艺都是极大考验。在李斌看来,面塑制作中最具挑战性的环节当属原料制备。“蒸制面塑原料是最艰苦的工序,面团蒸熟后必须趁热揉制,双手因此常常被烫出水疱。” 他坦言。
对李斌而言,传承面塑技艺不仅要让作品在指尖 “鲜活” 起来,更要让这门手艺在时代发展中 “存活” 下去。“老一辈‘择一事忠一生’的匠人精神与家国情怀,是比技艺本身更需要传承的财富。我有责任让曹州面塑在新时代焕发生机,让更多年轻人感受到传统艺术的魅力。” 这份坚守与担当,正是非遗传承最动人的注脚。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