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

中罗建交75周年学术论坛在布加勒斯特举办

新华社布加勒斯特11月15日电(记者 张改萍)中国和罗马尼亚建交75周年学术论坛15日在罗首都布加勒斯特的罗马尼亚科学院大礼堂举办。此次活动由中国驻罗马尼亚大使馆与罗马尼亚科学院联合主办,并得到中国科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和“一带一路”国际科学组织联盟的支持。中国驻罗马尼亚大使韩春霖、罗马尼亚外交部亚太和拉丁美洲司公使安德烈·哈泰加努、罗马尼亚科学院副院长马里乌斯·安德鲁等百余人出席活动。韩春霖在致

张明云:区域国别研究视角下国际组织与全球粮食安全治理的互动

在区域国别研究的框架中,粮食安全的跨国性与基础性使得国际组织成为全球粮食治理的核心协调者。联合国粮农组织(FAO)作为专注于粮食与农业领域的政府间国际组织,总部位于意大利罗马,通过在全球设立6个区域办事处,构建起覆盖非洲、亚洲及太平洋、欧洲、拉丁美洲及加勒比、近东及北非的粮食安全治理网络。这种区域化的运作模式,为区域国别研究提供了观察全球粮食议程与地方农业实践互动的重要样本。一、国际组织介入全球粮

张明云:区域国别研究视域下国际组织在全球教育治理中的作用与路径探索

在全球化浪潮中,教育作为塑造人才、传承文化、推动发展的核心力量,其治理已超越单一国家范畴,成为全球共同议题。国际组织凭借跨地域协调优势,深度参与全球教育治理,而区域国别研究以对不同区域教育生态、国别教育需求的精准洞察,为理解国际组织行动逻辑提供独特视角。本文聚焦国际组织在全球教育治理中的角色,结合区域国别差异,分析其作用机制与实践路径,探寻助力教育公平与可持续发展的协同之道。一、全球教育治理的区域

好强:区域国别研究与国际组织人才培养协同机制研究

摘要:全球治理体系愈发繁杂,国际组织对于具备丰富区域国别知识背景的专业人才需求不断增多。本文探究区域国别研究学科同国际组织人才培养之间的联系,考察语言能力,跨文化素养同国际组织工作需求的契合程度,分析当前培养体系存在的结构问题,给出创建协同培养机制的路径建议。研究显示,区域国别研究学科向国际组织输送人才有着天然优势,但需要从培养目标,课程体系,实践平台等层面展开系统变革。关键词:区域国别;国际组织

张明云:区域国别研究国际组织在全球南方推动女性科技参与的实践

在全球南方国家,女性参与科技领域面临的阻碍往往与区域历史传统、社会结构和发展阶段深度绑定。国际组织在介入这一议题时,需依托区域国别研究的深度洞察,才能避免“外来模式移植”的误区。本文以西亚阿拉伯国家和南部非洲为例,解析国际组织如何结合区域特点,通过本土化策略推动女性科技参与,展现区域国别研究与多边实践的协同逻辑。西亚阿拉伯国家: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与“科技女性赋权计划”的文化适配西亚阿拉伯国家在科技领

张明云:区域国别研究支撑国际组织在科技与女性权益领域的跨界合作

在科技与女性权益交叉领域,全球南方国家的复杂现实为国际组织的跨界合作提出了特殊挑战:不同区域的社会文化传统、科技发展阶段、性别权力结构差异显著,单一模式的干预往往难以奏效。区域国别研究通过对这些差异的系统解析,为国际组织搭建跨界合作网络提供了精准的“导航系统”。从东南亚群岛到东非高原,国际组织与地方力量的协同实践,生动展现了区域国别研究如何成为跨界合作的“黏合剂”与“校准器”。东南亚群岛:宗教与科

好强:区域国别研究视角下国际组织研究的跨界合作与人才培养路径

摘要:当代国际格局深刻变化背景下,国际组织在全球治理中的作用日益凸显,为区域国别研究提供了重要的观察视角和实践平台。本文探讨国际组织与区域国别研究的内在联系,分析高校在推动跨界合作中的核心功能,阐述面向国际组织需求的人才培养创新模式。研究表明,通过构建多学科交叉融合机制,深化产学研一体化合作,创新实践导向的培养体系,能够有效提升区域国别研究服务国际组织实践的能力,为全球治理贡献智慧力量。&nbsp

好强:新文科背景下,区域国别研究视角中的国际组织人才培养探析

随着“新文科”建设的推进,推动区域国别研究发展。这不仅是服务国家战略的需要,也是当前高校学科转型、人才培养体系优化的重要机遇。本文尝试从区域国别研究的角度,探讨国际组织人才培养的现实需求与路径建设。一、区域国别研究的现实价值以前认为区域国别研究是对他国历史文化及政治制度的研究,更多的研究停留在语言、政策以及历史等方面。但是在当下这种大变局背景下,区域国别研究开始朝着战略支撑型的方向发展

好强:区域国别研究如何赋能国际组织人才培养体系建设

作为兼具政策性和学理性、具备专业性的交叉学科,区域国别研究培育人才的优势是与生俱来的;与此同时,在落地现实之路上还存在这样那样的堵点、痛点和难点,亟待打通、消减乃至弥补。 一、区域国别研究:从“认识世界”到“参与世界”长久以来,我们对于国别与区域研究多注重学习他国的政治制度、历史文化或风俗习惯,而在新时期国家战略引领下,其功能得到进一步发挥,在“讲清楚别人”的基础上还要“服务好我们自己

张明云:基于区域国别研究下国际组织对东南亚国家发展援助的调整

东南亚国家因历史轨迹、文化传统与发展阶段的多样性,长期以来都是国际组织发展援助的重点区域。早期援助常因忽视区域特殊性陷入“水土不服”,而区域国别研究的深入,推动国际组织的援助模式从“标准化输出”转向“在地化定制”。从湄公河流域到马来群岛,国际组织的援助调整清晰展现了区域国别研究的支撑作用。一、湄公河流域:从“基础设施主导”到“生态-生计协同”的转向湄公河流域国家(柬埔寨、老挝、越南等)曾长期面临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