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海归| 国内| 国际| 社会| 娱乐| 体育| 旅游| 文化| 时尚| 财经| 汽车| 科技| 教育| 健康| 房产| 海创| 地方| 专题| 访谈

寻访尼泊尔的前珞王国

2023-07-15 10:42:49 来源:中国海归网 责任编辑:李燕 字体:

 在尼泊尔北部与中国西藏接壤地区,有一片深藏于喜马拉雅山脉的藏族聚居区,即被外界称为“静寂之地”的木斯塘县。而今,这个曾经的自治王国已经开始踏入现代社会,咖啡店、商铺、旅店在城镇街头随处可见,各种肤色的外国人在崎岖的山路上穿梭而过。

  记者近日前往木斯塘采访,从尼泊尔第二大城市博卡拉一路向西约80公里,便到了尼泊尔北部贸易城市白尼,本地司机驾车用了3小时。再从白尼驱车赶往木斯塘县府所在地乔木森镇,80公里耗时7个多小时,山路之险恶,让人不敢打盹。
通往木斯塘唯一的公路多建在悬崖峭壁之上,山体滑坡留下的石块阻塞道路,车内颠簸甚至让人难以操作手机。即便如此,仍有不少游客、商人、朝拜者每天前往木斯塘,外国人在获得政府准许后可自行前往。
  木斯塘平均海拔2500米以上,人口约1.5万人,以藏族人为主,北与中国西藏自治区相接。1960年,境外势力在木斯塘组建所谓“四水六岗卫教军”,对中国边境进行了长达10年的军事袭扰活动,后被尼泊尔国王下令剿灭。
  行至木斯塘境内,便可看到远处连绵不断的雪山,附近山坡上的植被变得稀少,藏式平房、寺庙散布在公路两旁。记者看到,木斯塘中心城镇乔木森已建有机场,当地居民说可起降小型客机及直升机。
  28岁的克雷斯那在乔木森镇经营一家杂货铺,记者走进店时,他正在翻阅一本时尚杂志,封底印着身穿泳装的模特图片。他说,镇上的外国人主要来自欧美、印度等地,“现在木斯塘也是现代社会了,今年我还新买了冰箱”。
  木斯塘城镇街头的景象,交织着古老与现代生活的场景。藏族妇女在公路上晾晒粮谷,光着脚丫的孩童在一旁嬉戏,而河畔的咖啡馆又充满了时尚气息,不少店铺招牌上醒目地写着“无线网络免费”等字样。
  从木斯塘中心城镇继续往北,需要穿过一条河流,由于目前水位尚未下降,车辆无法通行。记者与同行的中国驻尼泊尔大使馆文化部门负责人走过一座窄窄的木桥,到河对岸乘车前往一个名叫卡格白尼的城镇——那里曾是木斯塘“四水六岗”游击武装的物资补给基地。
  河岸新建了一座寺庙,旁边的汽车站内停放着几排巴士与越野车。售票人员说,汽车站是五六年前新建的,每天卖出约60张车票。
  赶到卡格白尼镇时天色已晚,记者所住旅店的墙壁上悬挂着木斯塘末代国王与王后的照片。店主说,当年尼泊尔有四个独立的小王国,木斯塘是其中之一,先后经历过25任国王。
  店内有一位小喇嘛,据悉是旅店老板的儿子,正在学习英语。
  记者在木斯塘结识了前尼泊尔驻拉萨总领事达姆拉·乌克雅布,上世纪70年代,他被尼泊尔国王任命为清剿“四水六岗卫教军”行动的总协调人,1982至1988年被派驻拉萨。乌克雅布说:“如今木斯塘已经有了很大变化,本地人生活受到外国人很大影响,老外们来这里一般有两个原因,一是观赏雪山风光,二是感受寺庙文化。”
  在木斯塘卡格白尼镇,当记者对着一位正在打水的妇女举起相机时,她友善地用日语打招呼,而当得知记者来自中国时,又换用英语与记者交谈。当地导游说,木斯塘许多居民会说藏语、尼泊尔语、英语等多个语种,古老的“隐蔽王国”如今仿佛成为国际化小镇。
  • 新闻
  • 地方
  • 体育
  • 旅游
  • 财经
  • 汽车
  • 海创
关于本站 | 广告服务 | 免责申明 | 招聘信息 | 联系我们
鲁ICP备15032961号-2 中国海归网 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