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海归| 国内| 国际| 社会| 娱乐| 体育| 旅游| 文化| 时尚| 财经| 汽车| 科技| 教育| 健康| 房产| 海创| 地方| 专题| 访谈

音乐IP改编市场价值几何?

2017-10-04 13:35:25 来源:娱乐信报 责任编辑: 姜子谦 字体:

 日前,基于周杰伦歌曲改编,投资据称超过8000万的某动漫作品,发布了首支PV预告作品,这也再次引发了市场对于“音乐IP”改编价值的思考。从目前看,虽然根据歌曲改编的影视作品有成功案例,但随着市场成熟,这套模式正暴露出不少隐患。所以,对于“音乐IP”来说,未来市场仍存在太多不确定性。

 

 

 

成功案例引发市场追捧

 

在一位影视从业者看来,仅根据一首歌甚至一个歌名,就改编成一部电影或者电视剧,全球范围内是非常少见的。而中国这股热潮,则是在近三四年被资本点燃的。此前,根据歌曲衍生出的跨界商业作品并不多见,较有代表性的算是2004年,歌手林俊杰创作出大热歌曲《江南》,同年一位叫环玥的作家,根据对这首歌曲的热爱,创作出一本同名小说。但在当时,这本书并没有引起太大市场反响,除了林俊杰亲自为书提名外,据说发行量只算作小众范畴。

这本书出版之后十年间,市场也未出现根据单曲改编的“大动作”。真正改变市场的,就是2014年上映的电影《同桌的你》,当时在《何以笙箫默》、《左耳》等片的热度下,网络小说正在成为迅速崛起的金矿,但《同桌的你》在这种背景下取得超过4.5亿元的惊人票房成绩,获得市场高度关注。随后第二年,由何炅热门单曲改编,并由其亲自上阵导演的《栀子花开》,再次取得3.8亿元的票房,也终于让资本看到了新希望。

可以说正是这两部电影作品的出现,才助推了“音乐IP”的概念诞生于行业。但随着观众有了更清晰的认识,也并不是所有影视作品都借这个热潮捞到了金,比如翻拍自日本人气青春片《桃花期》的《爱之初体验》,虽然搭上了热门歌曲,但上映后因排片极低,几天后片方宣布撤档择日再次上映,但至今也没了下文。

 

 

仍在路上的“音乐IP”

 

当然,在市场热潮下,被点燃激情的并不仅局限于资本,一些艺人也因此焕发新的想象,比如高调的歌手卢庚戌。

卢庚戌对于电影是抱有很大梦想的,不过电影市场却并没有因为他的热爱,给予他特别的善待。2014年,由其导演的电影处女作《怒放之青春再见》,在上映后仅取得202万元的票房成绩,虽然豆瓣6.4的评分,算是勉强及格。但市场反馈还是彻底浇灭了卢庚戌的电影热情。

    但随着《同桌的你》等影片的成功,卢庚戌也似乎再次找到新的方向。很快,他就对外宣布,要把自己所在组合水木年华的著名歌曲《一生有你》改编为大电影。在发布这则消息时,卢庚戌更是自信地表示,《一生有你》出来的时候,80后没有不会想去看的。不过目前,除了当时的消息外,电影进行到什么进展,目前已经没有太多新的消息。

    当然,卢庚戌的热情只是冰山一角,从报道中也不难看出,很多公司都已经瞄准了“音乐IP”这个概念。比如“合一影业”就宣布,包括陈奕迅的《你的背包》、张学友的《她来听我的演唱会》、苏打绿的《小情歌》,都在其未来改编名单内。此外,《青春修炼手册》、《风吹麦浪》、《盛夏的果实》等众多新老歌曲都随着这股热潮,出现在电影局发布的立项公示中,但最后真正能有多少改编出现在院线,还是大大的未知数。

 

 

“音乐IP”盛行背后

 

对于“音乐IP”这个概念盛行于影视圈,背后的原因简单说就是“有利可图”。在《同桌的你》取得高票房,引发市场热议后。这部电影的监制,也是歌曲创作者高晓松直言,电影市场没什么人真正懂营销,所以只要懂营销就可以做老板。甚至高晓松还坦言,在他看来,随着电影市场的快速发展,不光音乐,所有抚慰过千百万心灵的东西,都有可能在大银幕上跟大家见面。

高晓松当时的观点,似乎也指出了中国电影市场的一大特点,观众与电影院的距离,有时候并不只是一部好电影那么简单。

当然高晓松没说的另一方面,也是音乐市场正在面临一个新的时代。两年前音乐行业著名的“剑网行动”,被看成是把音乐产业重新洗牌。目前国内音乐版权市场也正迎来新的拐点,当互联网思维开始大举入侵后,“版权”运营新思路也悄然而生。

 

数据显示,全国目前每年有将近50万人踏进音乐圈,但真正能被成功包装为歌手的不足50人,所以,10万分之一的成功率,肯定不是资本方愿意过多投入的。相反,有成功案例在先的影视行业,《同桌的你》票房利润超过200%,自然更容易受到资本青睐。

 

 

未来的市场隐忧

 

随着“小鲜肉”、“IP热”这样的词汇不断席卷影视行业,这些词带来的优缺点也愈发显著。到了“音乐IP”,一方面看似给市场带来了新的金矿,但其实也产生不少隐忧。其中最大的隐患,就是影视作品的质量问题,如果说《同桌的你》还有周冬雨、林更新等演员支撑,那么从《栀子花开》开始,这类电影就出现了标准的开发俗套。在业界看来,为了使“音乐IP”更容易被观众接受,片方基本会选择“校园、青春、爱情”等大众题材进行故事创作,这也很快让相似作品落入了窠臼。从目前国内市场看,青春、爱情题材的影视作品本身就已面临很大瓶颈,过多依赖“小鲜肉”自身的吸引力,让这类题材平均水准很令人堪忧。从豆瓣评分也看出,由“音乐IP”改编而来的影视作品大多水平在及格线之下。

当然,各种“IP”热度不减,一定程度上也暴露了国内创造力本身匮乏的事实。所以,无论接下来“音乐IP”开发走向何方,是否能打造出真正的好内容,才是其能长久发展的关键所在。

  • 新闻
  • 地方
  • 体育
  • 旅游
  • 财经
  • 汽车
  • 海创
关于本站 | 广告服务 | 免责申明 | 招聘信息 | 联系我们
鲁ICP备15032961号-2 中国海归网 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