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海归| 国内| 国际| 社会| 娱乐| 体育| 旅游| 文化| 时尚| 财经| 汽车| 科技| 教育| 健康| 房产| 海创| 地方| 专题| 访谈

海纳百川 归之若水

2023-07-17 10:28:47 来源:中国海归网 责任编辑:林虎 字体:

 

 留学趋势决定海归特质

今年7月,中国海归网联合国外相关调研公司共同完成的留学分析书,以分析留学状况为主,为人们更好地理解海归群体提供了线索。

    “分析书”通过对全国25座城市2700名有留学意向的学生及家长进行调研,将留学趋势的变化概括为4点:一是自费留学成为留学的主流。教育部公布的数据显示,中国出国留学人员总数达45.98万人,其中自费留学42.3万人。留学人数比前一年增长了11.9%;二是专业和留学目的地国呈现出多元化;三是小留学生越来越多;四是留学行业正在走向理性和科学,走向规划和设计。

    这些趋势预示了留学生学成归国后将具有的海归特质。

    “分析书”显示,多数准留学生的留学预算约为20~50万元。他们成为海归后,为了收回留学成本,自然会对薪酬有较高的预期。中国社会科学院出版的《中国海归发展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显示,33%的海归预期月薪是3000~5000元,30%的受访者满足于5000~8000元,10%期望得到8000~1万元,12%的人期望月薪在1万元以上。

    与此同时,近八成海归薪资水平低于预期。统计显示,只有2%的海归表示薪资水平高于预期,21%的人表示薪酬和预期不相上下,39%的人认为薪酬比预期“低一些”,38%则称薪酬比预期“低很多”。

    “分析书”指出,新西兰、澳大利亚和加拿大因为移民政策的影响,更容易吸引小留学生,不过留学的主体仍然是本科毕业生。本科毕业后计划留学的人群中,来自重点高校的占47%,普通高校的占43%。

    “分析书”还发现,63%的学生出国是为了拓宽国际视野,超过了学习国外先进知识的比例。有42%的学生和32%的家长表示,出国读书是为了获得更好的就业竞争力。

    随着留学普遍化,海归的成分变得越来越复杂,甚至让海归的光环逐渐褪色。海归未必等于精英。“海归也在不断划分层次——高端海归、中等海归,甚至普通海归。并非出了国就了不起,这种观念应该改变。”

    海归逃不开的就业魔咒

    “分析书”显示,19%的留学意向群体有明确的移民计划,41%不打算移民。15%的受访者表示毕业后想在国外工作,另外1/3对未来没有明确的计划。

    从1978年我国各类出国留学人员总数达数百万人,其中仍在海外的有170.88万人,108.89万人正在国外进行相关阶段的学习和研究。改革开放以来,留学回国人员总数达180.96万人,有74.48%的留学人员学成后选择回国发展。

    除了笃定的移民群体外,回国的留学生都面临就业或创业的挑战,其中一些人主动出击,另一些则被动选择。

    海归人数逐年上升与留学目的国的就业政策有关。“报告”则显示,留英海归占全部就业型海归的21.1%,独占鳌头。“由于英国的国际生就业政策较为严格,大部分留学生毕业后必须回国。”

    “分析书”还显示,86%的海归在回国半年内成功就业,其中65.3%的人在3个月之内就找到了工作。“报告”称,“海带”(海待)或“海参”(海剩)现象并非那么普遍,关键是海归要摆正就业心态。

    海归就业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大部分源于自我评价与企业HR认识之间的差距。“报告”称,HR眼中的海归优势包括视野开阔、思维活跃、外语水平高、适应能力强,但他们也有劣势,比如好高骛远、容易跳槽、盲目自信、团队协作能力差等。

    超过一半的海归表示,回国后一直难以融入国内环境,这种心态不仅会拉长回国后找到工作的时间,也会影响找到工作后对岗位的适应度。

    57.8%的海归就职于基层岗位,担任高层的只有6.3%。49%的海归表示,用了5年以上的时间才收回留学成本。能在1年之内收回成本的只有11%。不过,从海归就业前3年的薪资变化看,留学的优势仍非常明显。工作第一年,海归的平均年薪是8.3万元,3年后就能达到32.7万元。

    “分析书”称,海归缺少国内社会网络,是其就业困难的重要原因。而对创业海归来说,人脉、资源、商业模式多数来自其在海外的积累。为了克服类似的障碍,国内形成了很多“海归协会”或“海归创业圈”,以破解海归在国内“人脉断层”的困局。

    选择高度同质化

  数据都显示,新一代海归在很多选择上高度同质化。指出,家庭团聚是新一代留学生“变身”海归的重要原因。统计显示,“80后”和“90后”多为独生子女,与家庭相互依赖程度高,90.9%的留学生因为不想远离父母而回国,78.4%因为对国内职业发展有信心而回国,66.7%因为更好的文化生活而回国。

    海归主要分布在一线城市,并以北京为首选,选择北京的海归为41.6%。不过,聚集情况正在逐渐改变。在打算回国的留学生中,以北京为目标的仅为21.17%。许多海归开始选择其他一二线城市发展。有48.5%的海归进入金融及相关服务行业工作。其他吸纳海归较多的行业包括教育科研(9.1%)、电子信息技术(8.7%)、文化创意产业(7.4%)、生物工程或医药(7.4%)、新能源新材料(7.0%)、政府和公共事业(6.9%)。

    政府和公共事业是海归的短板。“白皮书”称,1/10的海归希望进入国家机关工作,只有3.2%的人成功。

    专家认为,公务员考试审查阶段对海归没有优待、海归不适应公务员考试的逻辑,以及公务员收入较低,难以收回留学成本,是海归鲜少选择政府部门的主要原因。

    在选择工作单位方面,虽然大多数海归期望就职于外资企业或中外合资企业,1/3海归青睐外企,但实际上只有12%成功进入外企。仅4.2%的海归期望就职于民营企业,而事实的情况是,超过52%最终在民营企业找到归宿。

  • 新闻
  • 地方
  • 体育
  • 旅游
  • 财经
  • 汽车
  • 海创
关于本站 | 广告服务 | 免责申明 | 招聘信息 | 联系我们
鲁ICP备15032961号-2 中国海归网 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